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新高考怎么选科?

2025-02-28 19:40:01 | 选校网

今天选校网小编整理了新高考怎么选科?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怎么选科?

新高考怎么选科?

新高考怎么选科?

我们先看一下几个高考选科最常见的误区,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

很多高中生可以为了总分提高六七分而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在填志愿时,仅仅根据自己对某个专业的想象,或自以为是兴趣的“兴趣”,匆匆填完志愿,更有甚者让家长或亲戚全权决定。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本末倒置。

其实,在真正关键、根本的事情上,选科本应该分配更多的重视。

填志愿之前,是选科。

最常见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在高一起初学九科的时候,偶尔会想一想、和朋友聊一聊大致的意向,却从未严肃地考虑过,或者说,没有以“一定要导出一个结果”为目标。 选校网

到了选科的前夕,可能会看下学校的通知(基本上是文件原文),以及附带的一些所谓的选科方法,最后和家长讨论一下,便决定了。

那这些所谓的选科方法是怎样的呢?

“一定不能选专业覆盖率太低的科目!”

“千万不要选全理或全文!”

等等一类的选科误区。

提出这些选科方式的人,本身对于高考选科就不了解,其建议行为甚至可以称之为不负责任的惑众。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选科常见的误区,针对性提出正确的选科建议。

第一个选科误区,以“专业覆盖率”作为衡量科目的标准。

因为专业覆盖率高,大部分学生直接首选物理,即使自己并不擅长物理这门课程。

可能有人会问:“这有什么问题呢?选科就是要尽可能扩大自己选择的范围,当然是选择专业覆盖广的科目啊。”

物理科目专业覆盖率确实较大,因为我们所认为的‘物理专业覆盖率=(仅物理专业+物理历史皆可)/全部*100%’。

那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历史专业覆盖率低呢,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的‘历史专业覆盖率=仅历史专业/全部*100%’,直接忽略了‘物理历史皆可’的专业覆盖率。

但其实上‘物理历史皆可’的专业覆盖率并不低。

这也导致了多数人即使知道自己不擅长学习物理,但仍会选择物理的原因。

当然我不是建议同学们不要选物理,而是希望同学们在选科时不要单纯地以“专业覆盖率”作为衡量科目的标准。

如果你对物理真的不擅长,那就不要选物理,选历史,再选择其它理科类学科扩大专业覆盖率就可以。

同时,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专业”。

我们都知道,高考改革后,专业对选科是有要求的。

但是,你对专业了解吗?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吗?

有—个基本事实是:我们只会被一个专业录取。

所以,结合正常的逻辑,真正的判断标准是:

“我需要知道我想读什么专业,适合哪个专业,我的选科组合,能否使我选到想读的专业。”

就可以了。

问自己这个问题。

以自己的目标专业为导向,提前了解志愿填报、专业测评,而不是把现阶段的任务留给高考后填志愿的自己,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拖延。

剩下科目的选择方法,会在后面提到。

然而,你已经可以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判断标准是自然状态下原本就合理的,但它默认了一个前提:

“我清楚自己要选什么专业。”

很多人不清楚他们要选什么专业。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中产阶级及以下的家庭没有资源和科学的言传身教为他们的孩子提供足够的“尝试,然后试错”的机会和体验、开拓的视野和格局,以及经济支持。

但不要忘了,信息时代,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易如反掌,通过不断的信息查询,专业的志愿测评,不断地深入、了解。即使你还不能切身实际的体验某个专业,但是对自己、对专业也能够有足够的认识。

这时,你会听到一个声音:“呵,有必要吗?天天看这些,最近考试成绩怎么样啊?”

第二个误区:认为“主动规划意识”和“脚踏实地好好学习”矛盾。

不仅有必要,而且是非常必要,非做不可。虽然不恰当,但有一句简单的话是,坐井观天。

很多人因为没有关注新的视野,新的知识,而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

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不仅与实干精神不矛盾,还对其有促进作用。规划过未来和没有规划过未来的两种人生,差别显而易见。

其实,这种声音之所以会出现,就在于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把“规划”落实成“空想”,最后把实际上自己空想的无效性,自以为是地,当作是规划的结果,非常滑稽地否定了规划的效果。

似乎一提到“规划”,有人就已经在脑海中想象出了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看这看那想来想去的人。

恰恰相反。实际上,当我们需要做选择时,借助外界工具(信息查询、志愿测评等)往往往往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好规划,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

第三个误区:不“根据专业来选科目”,而是“看科目选专业”。

这是最荒唐的地方。

比如某些所谓的选科方法,把各个学科能选什么专业列出很多。地理下面就写着地质学、测绘之类,历史下面就考古、文物等等,政治下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

这种资料把学生误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上。

比如我选历政地,就会听到“地理?你要学城市规划什么的吗?”“政治?你要考公?你要从政?”

甚至有人会这样想:“我对化学/生物很感兴趣,我以后就选化工/生命科学吧。”很多人就是这样挖坑自己跳的。

而这里,就引出了我们选科真正方法的第二步。

在“确保自己的专业可以选到”这个要求符合后,剩下的就非常简单了:

选分得分高的,并且有把握拿分的。

其实,第二步也只是看上去简单。

你已经可以发现,它也默认了一个前提:

“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自己在某个科目上的分数。”

实际上,其内涵是:选分高的,不是过去分高的,也不是当下分高的,而是高考时高分概率最大的科目。这同时也涉及到成绩的稳定性。

选分高的,不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恰恰相反,选科这件事,和兴趣没有直接关系,擅长而不感兴趣的情况是存在的;而是与你要选的专业,以及你在选完这个专业要求的学科后,剩下科目高考取得高分的概率有关。

而要选的专业,不单单是由你对某个基础学科的兴趣决定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第四个误区:认为选全文或全理科目,就浪费了高考改革政策/可替代性强/没有人文素养。

有这种想法的纯粹是无稽之谈。

其实这个政策本质上也就是为有文理混选需求的考生服务的,千万不要反倒被可选择的多样性迷惑和限制了自己的本意。

试想一下,如果有个高中生想学医,于是选了物理和化学。TA生物分数比地理和政治高,最后的组合是物化生。这时TA听到了诸如“你这不是浪费了高考改革政策嘛?”“你就这么喜欢理工科吗?”“未来的理工男/理工女预定咯”“综合发展也很重要啊”这类无稽之谈的话语....

至于认为文科知识可被替代性强,而劝他人选理科的,其实根本不了解人文社科,并且将知识的可替代性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第五个误区:许多高中生会和家长、亲戚交流“选什么科、选什么专业”,并将其意见看得无比“高上”。

和他们交流是没错的,但很多人没弄清楚应该交流什么内容。

如果出现了需要跟家长交流的情况,那只能是:

“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就业情况不理想。所以为了“就业前途”,我还是选个好就业的专业吧。”

现在是什么时代?信息时代!这个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在现在看来好就业的专业,在未来的几年里未必如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

以上几个,是当下家长和学生最容易犯的选科误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选科误区,做好选科规划呢?

其实我在上面已经提出了建议。

专业的志愿测评+互联网信息查询

两者缺一不可!

首先通过专业志愿测评,提前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与专业倾向。

每个人在面对升学志愿报考时,在专业、职业兴趣和适合的工作领域等方面,一般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专业兴趣的专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在该专业学习、钻研。

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可以我们做好自我兴趣的有效评估,从而成功地进行学科志愿选择,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测验从适应个性特征的角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最适合就读的专业,提高高考专业志愿填报、高中选科的目的性、提前规划职业生涯,从而让学生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

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基于大量数据的人工智能挖掘和分析修订而成的高中生志愿测评,主要从你的高考分数出发,结合你的性格特点与职业倾向性,为你推荐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一份好的志愿测评在测验结束后,会给你一份专业测验报告,你也可以从报告中看出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以及几个理想专业选择。

在得到了你的专业测评结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查询,全面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专业!

在对这些专业深入了解后,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所要选的专业。

然后再根据专业要求进一步确认自己的选科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志愿测评+互联网信息查询’两者缺一不可的原因。

新高考怎么选科?

孩子高二,数理化成绩几乎都是满分,明年高考能考上北大清华吗?

有挺大的概率可以考上。 孩子高二数理化成绩几乎都是满分,在明年的高考里面是有可能去考上北大清华的。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语文跟英语这样子的文科类的科目是不能够拉胯的,只要语文跟英语能够发挥一个正常的水平,想要考上清华北大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因为清华、北大本身就是我们国家最高等的一个学府。每年在各个省份所录取的分数线都是非常高的,就是差不多要接近680到700这样子的一个分数,并且在各个省份都是有些不同的,既然自己的数理化生几乎都能够拿到满分的话。那么自己就已经打下了很扎实的一个基础

也就是说在高考满分里面已经拿到了超过一半的分数,然后自己在语文跟英语里面只要拿到一个及格往上的一个成绩能够上到北大清华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孩子高二这个阶段,数理化成绩能够拿到几乎满分的水平是十分的优秀的。

因为在高二的时间点里面,基本就是要学完高中三年的一个知识的,然后高三主要就是进行多轮的一个总 复习 。所以这个成绩是相对比较优异,可以说是非常的拔尖的。最重要就是在后续的复习里面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可以把基础题和进阶题拿到绝大部分的分数,并且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好后面拉差距的难题。

然后在后期里面,只要语文跟英语能够提升,然后在数理化这方面能够保持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是不低的。 即使最后不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相对比较牛的 985大学 或者是 211大学 的学校都是能够选到的。在高二数理化可以拿到几乎满分一定要保持住,很可能就是考上清华北大的一个基石。

高考文科各科满分是多少

选校网(https://www.daax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文科各科满分是多少的相关内容。

高考文科的各科满分设定如下: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科的满分均为150分,而文科综合科目则为300分。这样一来,整个文科高考的总分为750分。这意味着考生在这几门科目中都需要全力以赴,争取拿到最高的分数。

语文作为文科生的基础学科,其满分为150分,包括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几个部分。考生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写作能力来获得高分。

数学同样重要,满分也是150分,考察的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方面。数学题目的难度往往梯度明显,因此考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备灵活应对不同题型的能力。

英语的满分同样是150分,这门科目不仅考察语言运用能力,还涉及听力、阅读理解、写作和翻译等各个方面。考生需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文科综合科目,即文综,满分300分,涵盖了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点。这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答综合性的题目。

总的来说,文科高考的总分为750分,考生需要在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科综合四门科目中努力提高成绩,以期达到理想的成绩。

以上就是选校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怎么选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选校网:www.daax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高考怎么选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