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12:44:53 | 选校网
2023年高考考点北京如下:
北京市育英学校:海淀区万寿路西街11号、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海淀区玉泉路66号、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东城区金鱼池西区1号、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等。
一、报名方式。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在线网上报名系统进行中考报名。在考生申报期间内,各区县教育局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层面10条信息进行核验,以确保学生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
二、考试科目。
郑州市的中考科目一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必考科目,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考科目。不同的学校可能会设置不同的选考科目,需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要求进行选择。
三、考场安排。
1.考场设置:每个考点由若干个考场组成,考场内设置全封闭混凝土墙、隔音材料等设施以保证考生的隐私和考试秩序。
2.考场环境:每个考场内设有飞行大屏幕、监控系统、考务机构、大小屏幕等设施,便于监控和管理考试过程。
3.考场安全:为保障考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每个考点都配备了物防、技防、人防等设施,安排专人负责考场保卫工作。
四、考试流程。
考试当天,考生需要凭借准考证后前往规定的考点进行考试。在考试前,学生需要审查考场内的各种设施是否齐全,以及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考试材料是否正常。考试进行期间,学生需要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也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离开考场。
总之,郑州市的中考考场安排关乎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绩。学生需要提前关注相关信息,并且认真备考,保障自己的考试顺利进行。同时,考生需要遵守考场规则,保持考场秩序,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选校网(https://www.daax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北京中考改革新方案公布 学区房概念空前弱化的相关内容。
今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中考招生改革方案,2018年起实行。与高考改革一样,将采取“3+3”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必考,再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化学、生物一张卷)5门中,选取3门。北京新闻广播、BTV新闻中午都播发了该方案。
家长关注的“学区房”概念有了进一步诠释。新方案明确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力争不低于50%,也就是拿出一半名额给一般校郊区校,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变化,将有力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区优秀初中生进入优质高中概率大增,学区房概念空前弱化。
据介绍,此次中招新政更着力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力争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从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新中招政策,中考提前招生中的贯通培养项目指标会分配到区和学校,确保所有的初中校都有机会获得指标。统筹一、二、三中的指标也会分配到所有初中,让留在本区读小学、初中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控制示范高中跨区投放招生计划,遏制名校跨区掐尖,有利于本区尤其是远郊区的高中发展和初中校的均衡。
在新的中考招生政策背景下,指标分配百分比会进一步扩大,考试内容的变化和选择的丰富也会给予文科优势考生及学校更多机会和空间,既有利于远郊区留住考生,也有利于自身的高中提升。
以数据为例,近三年,中招各区考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有大幅提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通州超过50%。2015年获得优质高中学位的初中校与2013年相比数量上获得明显增长。而从各区初中校中考前20名考生中被示范高中录取的比例来看,城区中,西城、丰台提升较大,东城、朝阳、海淀小幅提升;远郊区中,大兴提升较大,门头沟、顺义、怀柔、延庆小幅提升。还有一些区的非示范高中吸引力在增大,原因是跨区招生的压缩使留在本区就读的考生增多了。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校”在新中考方案中“出头”的机会大大增加,“就近入学”实现初中校全面优质覆盖,在政史地学科突出的初中校更容易在中考中“出彩”。
另外,搜狐焦点网独家获悉,为更好贯彻均衡的教育发展方针,部分名校在50%自留名额中还将充分考虑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的需求,这些自留名额从分校、合作校招生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这将使得学区房集中在“东西海”(即业界所称东城西城海淀)的局面进一步改观。在哪里都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从哪儿考都有更多机会进入优质高中校,未来,“学区房”可能会在家长心目中逐渐淡去。
附: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考部分) 选校网
一、总体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
(二)确保公平公正。
(三)体现科学选才。
(四)注重统筹推进。
(五)立足首都实际。
二、改革目标和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委有关精神,坚持能改早改,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实际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中考综合改革
1.推进考试科目和分值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从2018年起,考试科目和分值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九门课程。
中考满分为580分(不含加减分)。
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
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思想品德(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
体育成绩为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
2.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扩大选材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逐步增强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出台实施办法。
3.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图1:科目调整 3+3
(特别提示:表格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的综合实践应表述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图2:9种科目组合,鼓励考生发挥特长、强化优势
图3:54种折分方法,给考生更多选择
图4:同分不同质,分值折算有讲究
新中考方案体现同分不同质,分值折算可选择,原始分相同,折算分有差异。用考试杠杆来发现考生强项,突出考生优势,尊重考生个性发展,而不是只去补考生的弱项和短板。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4-0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2024-10-07 07:56:52
2024-10-02 02:25:10
2024-09-30 08:24:49
2024-10-10 17:40:33
2024-10-02 09:10:41
2024-10-02 02: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