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4 01:43:57 | 选校网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 211工程 ”、“ 985工程 ”,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 九校联盟 (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 国立北京大学 。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 私立南开大学 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4、复旦大学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5、南京大学
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6、浙江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 国立浙江大学 。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 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7、上海交通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有31个学院/直属系,13家附属医院;有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3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32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496人,学位留学生2837人;专任教师3236名。截至2020年4月,有博士后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本科专业67个。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9、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 清政府 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等时期,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10、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 天津对外贸易学院 、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
学校背景:
实力强大到令人乍舌。
地理位置:
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中区。作为上海唯一一所整体校园在张江核心区的高校,周围布满国家未来重要的科研项目与核心工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它有机会成为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核心依托高校。
参与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高校,仅有4所:复旦、交大、同济、上科大。上科大,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
财力雄厚:
人均完胜清北复交浙。
豪华师资:
截止2021年12月底,师资阵容包含诺贝尔奖获得者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0人、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7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人。
小体量的学校,却配备了622位教授(特聘教授291位,常任教授312人)。 选校网
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
2023年1月,上海科技大学发布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2届418名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3.54%。本科毕业生以境内升学与境外深造为主要毕业去向,境内外深造率达78.95%;就业本科毕业生占比为14.35%,平均年薪为14.88万元;另有1名同学自主创业。
上科大推免(保研)情况:
上海科技大学2023届推免毕业生公示名单180人,保研率42.86%,保研本校约134人,保研外校46人:保研北京大学3人,上海交通大学约12人,复旦大学约3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部分统计)。
境外深造率保持在30%以上,其中68%录取世界Top100名校。
综合评价:
综合分数=高考分数+校园日优惠分数
学校招生委员会将根据考生申请材料及“校园开放日”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成绩分档如下:
A档:20分;B档:15分;C档:10分
获得降分的学生中,比例大约为:A档:5%;B档: 15%;C档:80%
以上就是选校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科技大学凭什么与985比肩!2023综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选校网:www.daaxx.com2024-09-01 07:15:43
2024-09-06 16:32:34
2024-04-29 11:41:22
2024-04-27 03:50:54
2024-09-05 18:10:20
2024-09-06 04:10:13